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成都配资平台_实盘配资官网_正规在线配资平台 > 正规在线配资平台 >
支付机构又少一家!年内已有4家机构“离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又一家支付机构“离场”。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上海申鑫电子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申鑫支付”)发布停止交易业务公告,成为年内公开可查“离场”的第四家支付机构。记者注意到,目前该机构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7年6月份,也就是说,申鑫支付在支付牌照未到期前,提前“离场”。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经注销88张支付牌照,较之高峰时期的271张,仅剩183张。
5月两家支付机构“离场”
根据申鑫支付发布的《关于申鑫支付停止交易业务公告》,因公司经营问题,为保护商户的利益,决定停止公司的支付交易业务。交易于2024年5月20日23点结束,清算于2024年5月21日完成前一日结算资金后结束。
申鑫支付成立于2004年2月份,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实收资本人民币1亿元,于2012年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公司业务涵盖POS收单、二维码收款、智能停车等服务。
从其支付牌照信息来看,申鑫支付的业务类型为银行卡收单业务,业务覆盖范围仅限于上海市。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公示信息(2022年6月第四批),彼时申鑫支付成功通过续展,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7年6月26日。
不过申鑫支付选择提前退出了第三方支付的阵营,至此,今年已经有4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牌照被注销,除了上述提到的申鑫支付之外,还有上海纽斯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以及于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银视通”)。
其中,银视通也是5月被注销。该公司于2012年6月首次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牌照,其业务范围涵盖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电视支付服务。从工商信息来看,银视通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最大股东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持股比例为35%。不过在2022年6月,央行公示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信息中,银视通因存在特定情形,被中止了续展申请的审查。此后,银视通在续展进度上一直未有新的消息传出。
对于年内多家支付机构被注销,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5月1日正式施行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新规对支付机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做出一系列规定,以银联商务为代表的机构开始整合旗下多余支付牌照;另一方面,新规出台的目的,是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本源、规范发展防范风险,这也让一些不合规机构面临违规的风险加大进而选择离场;第三则是一些支付机构由于经营压力,盈利困难选择退出。
东北证券分析师吴源恒也认为,政府不断从顶层设计及政策法规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引领行业走向合规和尾部出清。“96费改”对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收费模式和定价水平进行了重要调整;“259号文”规定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推动新旧支付业务分类方式平稳过渡。诸多政策逐步引领行业走向合法合规。在此过程中部分尾部和腰部公司商业模式不再成立,行业走向出清,头部集中度提高,中国人民银行自2016年以来没有再发放新的支付牌照,监管部门通过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加大了市场退出力度,竞争格局走向优化,商业模式走向合规。
其实这几年支付牌照注销发生频率较高。2023 年,共有 15 家支付机构被注销牌照,退出市场。
至少15家支付机构收到罚单
随着牌照减少,王蓬博判断,未来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两三家巨头占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排名十位之后,几乎空间不大。他认为,虽然支付利率不断走低,但行业的绝对利润仍然很高,而且支付是商业数字化的入口和基础工具,巨头和收单机构实际上不构成竞争关系,而是同一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除了“红牌罚下”的情况之外, 接受“黄牌”处罚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今年3月8日,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乐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刷科技)福建分公司因四项违法行为,被人民银行予以警告并罚款。
具体来看,人民银行福建分行认定,福建乐刷的违法行为类型包括四项,一是违反商户管理规定;二是违反交易信息管理规定;三是违反外包机构管理规定;四是违反资金结算管理规定。对此,央行决定对福建乐刷进行警告,并没收其违法所得1308.26万元,并处罚款1446.12万元。福建乐刷被合计罚没2754.38万元。此外,时任乐刷科技福建分公司副总经理的张某,因对福建乐刷的违反商户管理规定、违反交易信息管理规定两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央行警告,并处罚款25万元。
从罚没金额来看,乐刷科技本张罚单也是年内第三方支付领域产生的最大罚单。
今年以来已有超15 家支付机构收到罚单。综合来看,违反账户管理规定、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是被罚主因。
对于2024年支付机构的发展正规期货配资,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认为,历经十余年发展,不论是在商业模式还是竞争格局上,目前非银支付相对而言已经较为成熟。进入2024年,在合规建设等方面会有明显提升。同时,非银支付领域的监管也将维持在常态化水平。